中秋节赏月,关于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2-12-07 12:29:51 | 浏览:1296

中秋节将至,作为我国众多传统节日当中相当受欢迎的一个,许多人会在节日当天把赏月作为一项重要活动。从古到今,人们对于月亮一直很有好感,无数文人墨客曾用大量华丽的辞藻对其进行修饰。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创作诗文时还常常提到月宫中的仙子嫦娥,像诗仙李

中秋节将至,作为我国众多传统节日当中相当受欢迎的一个,许多人会在节日当天把赏月作为一项重要活动。从古到今,人们对于月亮一直很有好感,无数文人墨客曾用大量华丽的辞藻对其进行修饰。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创作诗文时还常常提到月宫中的仙子嫦娥,像诗仙李白就曾写道:“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提到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想必是最经典,也是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一个。作为如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目前已知其最早的出处乃是《三易》之一的《归藏》。相传,《归藏》是上古神人天皇氏所著,《周礼》、《山海经》等典籍中也都有关于这一著作的记载。不过,在古代它曾经长期失传,只有少数内容被引述而得以保存。

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秦墓中一大批竹简的出土让《归藏》重现人间,而其中对嫦娥奔月的故事记载道:“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月。”根据这一记载,奔月的人物其实最初叫做“恒我”,此人从西王母那里偷来不死药,并在服下后飞升到了月亮之上。一种说法认为“恒”指长久,“我”则说明此人拥有贵族身份。

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热衷于收集各种民间传闻,嫦娥的故事也被其收录进了《淮南子》。书中写道:“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这一版本和《归藏》最明显的差异就是“恒我”二字都被加上了女字旁,成为了“姮娥”,这或许是为了突出其女子的身份。

此外,原本寥寥数语的故事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变得更加丰富合理。当初后羿射日解决了人间危机,随后又向西王母求取了不死之药,并托付给嫦娥保管。然而,逢蒙得知此事后心生贪念前去偷药,并在行动败露后意图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只好吞下不死药,并因此而飞升。由于舍不得凡间的后羿,嫦娥并没有前往天宫,而是留在了离地面更近的月宫。

需要补充的是,书中还有一段后续剧情:嫦娥委派吴刚砍樵、玉兔捣药,打算重新配置仙药返回人间。后羿得知嫦娥飞升后悲痛欲绝,“月母”被其真情感动,于是准许二人在月圆之夜相聚于月桂之下。相传,民间甚至有人声称在月圆之夜听到过后羿、嫦娥二人窃窃私语的声音。

除了这一版本,关于嫦娥为何吃下不老药还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举例来说,有的版本说嫦娥是由于无法抑制自己的贪欲而偷吃了不死;也有版本说后羿其实是个凶狠残暴的国王,为了防止他在吃下不死药后长久奴役百姓,嫦娥才抢先将其吃下,用自己的孤独换取了百姓的安康。甚至,还有一种说法称后羿与河伯之女私通,被背叛的嫦娥怒而吃下了不死药离开了他身边。

相比于其它的版本,《淮南子》中的故事时间较早、流传较广,且故事也较为合理,因此成为了如今被普遍接受的版本。上文提到《归藏》的部分内容曾被后人引述,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刘勰就曾在《文心雕龙》里表示:“《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常娥奔月。”在刘勰这里,《淮南子》中的姮娥又变成了“常娥”。

对此,一种说法认为汉文帝本名便是刘恒,为了避讳,恒、姮就被改为了同样拥有长久之意的“常”。后来,常字又被加上了女字旁,这才有了如今的嫦娥。顺带一提,随着道教的发展,嫦娥还被逐渐与太阴星君、月神合并为同一人,从民间传说人物成为了拥有“编制”的道教神明。

综上所述,人们熟知的嫦娥其实并非一开始就拥有完整的背景故事,甚至名字都与如今大相径庭。最开始,《归藏》中只不过记载了一个名叫恒我的人盗窃西王母的不死药,并借此飞上月亮。后来,恒我被确定为女性,拥有了“姮娥”这一新名字,并被射日的后羿联系在了一起。为了避汉文帝名讳,姮娥成了常娥、嫦娥,而在东汉时期,高诱注解《淮南子》时才正式提出嫦娥是后羿的妻子。

经过了长期发展,嫦娥的故事终于得以圆满,而居住在月宫中,与玉兔、玉桂为伴的她也成为了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时常常想起、提起的人物。对于嫦娥令人唏嘘的经历,李商隐感慨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其实,或许正是孤寂和忧愁为嫦娥赋予了一种特有的美感,让她久久流连在人们的口中、笔下。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河池新闻头条网蛟龙果水果网泰勒梅球杆家政保姆网林氏家族取名网丝绸绸缎网睫毛膏品牌网金华新闻资讯网今日淮南老白干酒股票网双子座星座网天津旅游网橱柜品牌网空调品牌网登山运动网
中秋节气网-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走月、祭月、追月、乞月照月、观潮、吃月饼、烧斗香、拜祖先、猜谜等等。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气网 youzanyun.cn ©2022-2028版权所有